01选择困难症
上一篇文章,猛犸介绍了一款很nice儿童重疾险。复星妈咪宝贝(新生版)新妈咪宝贝,标杆性少儿重疾险。
先回顾一下妈咪宝贝的几个优势:
1、性价比够高
2、选择多
3、特点突出
性价比高,我举了个例子:
0岁女宝,50万保额,年交保费3106.5元/年。相类似的某保险公司A产品。年交保费6440.8元/年。
同样赔付50万的情况,复星妈咪宝贝每年交的保费要少一半。如果这两个公司产品让我选,我当然选妈咪宝贝。
但是,如果扩展到整个行业的产品来讲,问题就来了。经常会有消费者还有团队伙伴会提到这类问题:
1、这个产品很好,很便宜啊,但是XX公司的保费比它还便宜100元呢?有没有最便宜的?
2、这个产品性价比高,但它跟XX公司比,等待期多90天啊。选哪一个好?
3、这个产品很好,可是公司没怎么听过;那个公司听过,可是太贵了。怎么选?
诸如此类问题。然后就各种纠结,选择困难。
要是按纠结和选择困难的程度分类的话,大概是这样:
保险经纪人>消费者>保险代理人
保险经纪人(心理活动):
60多家保险产品摆在我面前,我有点懵圈。这家不分组赔付,保费有点贵;那家虽然便宜,单次赔付有点儿单薄;那一家虽然......,但是......
各种纠结!
消费者(心理活动):
保险我自己研究一下,有个抖音小姐姐说XX保险100元起,不错,买它!
不对啊,另一个保险公众号说这个产品条款有点儿坑,不买!另一个在说等待期?犹豫期?间隔期?啥子期哎......
看不懂,头疼,不买了,等等看......
XX保险公司代理人(心理活动):
纠结啥子嘛,就我们家公司产品最好,其他公司都不行!买它,买它!
大家一起高喊口号:买保险,就是买XX!
02模糊的正确
上面所说的纠结,猛犸也曾有过。刚入这行的时候,面对众多的产品,也是懵圈的。
天天看文章,看条款。时间长了,总归摸索出点儿规律。
那如何选择保险?
用“模糊的正确”这个观点去选保险,就不会那么纠结。
“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”——这是巴菲特常说的一句话。是股神总结他投资的观点。
简单点说,
模糊的正确是说看好一只股票,在一个可接受的价格区间买入,而不是某一点的具体价格。
精确的错误是说,就算你准确的算出了某股票能买入的具体价格,但最初的投资逻辑,估值方式就是错的。那这只股票也不会为你带来收益。
如上图,举一个简单的例子。(不构成投资建议。猛犸只是用它来解释买保险)。
理论上讲:
当股票估值处于低估值区间(低于9.16),买入这只股票的安全边际会增高,未来获得高收益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。
当股票估值处于高估值区间(高于32.60),安全边际就会变低。如果利润不能按照预期增长的话,股价就很有可能降低。
至于什么时候点位最低?什么时候点位最高?是不可预测的。
那在选择买哪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时,也可以按照”模糊的正确”的方式来挑选保险。避免那么纠结。
比方说:
1、如果性价比是首要选项(低估区)。那互联网保险中,复星联合,信泰,百年,昆仑等。它们都主打性价比爆款产品。你这项责任好一些,我另一项责任有亮点。费率差距就5%-10%。
买任何一款,都不会说买亏了,买错了。说成薅了保险公司羊毛也不为过。
2、要综合考虑一下品牌LOGO(正常区)。那看看合资保险公司,老牌央企公司。中意人寿,工银安盛人寿,同方全球人寿,光大永明人寿,长城人寿等公司的产品。也能满足需求,买得货真价实。
3、最后要是价格,责任都不纠结,就想喝茅台(高估区)。那就买那谁、谁、谁......总归是牌子啊,交点品牌建设费也是模糊的正确。
03
所以呢,不管作为保险经纪人还是消费者,在一个自认为的合理区间去选择契合的产品,会更省心省力一些。
老是去纠结这个不完美,那里有残缺。得多累啊。
很多时候,生活也是这样。
比如说那一对对恋人:
有些人,因为精确的错误,错过了一个又一个。
回头看,
最初的那位才是模糊的正确。
但是,
错过了!